促進中國武術文化在海外的傳播
最近一段時間,華裔胡剛特別忙碌,他負責組織研學團隊、簽署合作協(xié)議,還要籌劃國際武術文化節(jié)活動。
胡剛是來自安徽巢湖的人。從2007年開始,在新加坡生活至今,他是一位武術出身的人,一直沒有離開過武術界。他擔任過新秀武術學校的總教練,帶領學生參加國際武術比賽,還擔任過新加坡教育部青少年武術隊的首任教練。他還組織過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節(jié)。在過去的16年里,他一直在努力推廣中華武術文化,促進國際武術文化交流。
提起他在海外推廣武術的歷程,胡剛毫不掩飾地表示,除了機遇,他對武術的熱愛是萬物之源。2007年,胡剛的一位學姐向他提出,新加坡想要一位武術老師。她建議胡剛前往新加坡,開闊眼界,同時提升自己的能力。胡剛毫不猶豫地完成了相關手續(xù),前往新加坡。
在逐漸適應環(huán)境后,胡剛發(fā)現(xiàn),新加坡人對中華武術文化的興趣超出了他的預料。
學習武術和教授武術是不同的挑戰(zhàn)。當時,許多初學者來向胡剛學習武術,他們毫無基礎。隨著新生人數(shù)的增加,胡剛開始研究和制定規(guī)范的教學流程,培養(yǎng)了大批武術愛好者,并積極指引有潛力的學生向職業(yè)選手方向發(fā)展。
胡剛在新加坡的聲譽越來越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前來學習武術。聽說后,學生和家長都對他贊不絕口。近年來,他的學生多次代表新加坡參加國際比賽,并贏得了許多大獎。
2012年,胡剛回到家鄉(xiāng)探親,并拜訪了他的恩師徐淑貞。當時,徐淑貞老師雖已經(jīng)年屆八旬,但仍然一心想推廣中國武術。為了不辜負恩師的期望,胡剛于2013年組織了首屆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節(jié),并邀請了安徽省的武術名家前來新加坡進行武術表演。此后,他連續(xù)四屆(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舉辦了國際武術文化節(jié)。這些活動共吸引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參加,已成為新加坡文化體育比賽的品牌之一。為了更好地促進武術文化交流,胡剛先后建立了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交流中心和新加坡青少年文化藝術中心。
新加坡青少年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少年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尋根之旅的安徽行活動,該活動在今年6月初順利展開。該中心與安徽省體育局武術拳擊運動管理中心在月底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雙方商定將定期組織教學、培訓、表演等交流活動,涵蓋武術、散打、搏擊、跆拳道等項目。
胡剛表示:“在未來,我會充分發(fā)揮身處海外教學平臺的優(yōu)勢,積極推動中國武術文化在國外的推廣。”
現(xiàn)在,胡剛和他的團隊正在準備今年8月舉辦的第五屆新加坡國際武術文化節(jié)。在這次藝術節(jié)上,胡剛打算嘗試一些新的舉措,比如增加活動內容,添加書法、舞蹈和中國古典樂器演奏等元素,使國際武術文化節(jié)變成一個中華文化的盛會。